Login

  ayx@tcgyj.com

登录 |  注册 退出
爱游戏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ayx爱游戏百货大楼 衢州人的共同记忆

  ayx爱游戏百货大楼 衢州人的共同记忆地处南街的百货大楼,与食品大楼、糖烟酒大楼、医药大楼、邮电大楼曾经都是衢城最繁华商圈的地标建筑。

  紧随着共和国的脚步,百货大楼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部过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但在老衢州的心目中,百货大楼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更是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无论年轻的、年老的,说起它都有道不尽的故事……

  从一对彩壳的热水瓶、一只搪瓷脸盆到一床毛巾毯、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或一台电视机……百货大楼,曾经是那些年代衢州人结婚前必逛的地方。

  衢州百货大楼,成立于1950年4月,它的前身就是中国百货公司衢州支公司门市部。说起对百货大楼的记忆,老人的故事永远比年轻人多。

  “这是我当年置办的一件结婚物品,有着极其特殊的纪念意义。”92岁高龄的沈奶奶抚摸着手中陈旧却十分干净的毛毯深情的回忆往事,1954年初,那时在税务系统工作的沈奶奶与丈夫在结婚前一天来到百货公司门市部置办结婚用品。那时,百货公司门市部位于南街西端,比后来的百货大楼往西100多米。

  沈奶奶一眼就相中了针纺织品柜台内摆放着的一条毛毯。这条褐色的毛毯上,有暗格和花纹,看上去十分庄重。由于是结婚物品,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沈奶奶十分爱惜,至今保存完好。

  2015年秋天,与沈奶奶共同生活了62个年头的老伴,因病去世。沈奶奶捧着毛毯,睹物思人,回忆与老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建国初期,物资供应短缺,大家的消费水平也低。当年她和老伴结婚的时候,在单位食堂里,将两张桌子一并,让炊事员炒上几个菜,邀请七八位同事来聚一下,就算是婚宴了。

  “那时候,一般人家结婚能置办几件简单的新物件已经很不错了,哪像现在又是车又是房的啊!”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沈奶奶感慨不已。

  对于百货大楼,衢州的市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恋旧情结,买不买东西进去逛逛“饱饱眼福”,感受一下熙熙攘攘人群购物的氛围。

  年过八旬的姜华,是市煤机厂的退休工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衢州人,她对百货大楼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是58年‘’那年进厂的,工作的第二年就结婚了。”姜华说,“那个年代,办婚事很简单的,我结婚时,就买了张床和一床新棉被,东西都是双方婚前各自使用的物品。”记得是结婚后的第二年,姜华和丈夫一起逛百货公司门市部,看中了一双女式的牛皮皮鞋。可一看价格吓了一跳,12元!要知道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

  姜华犹豫了很久,在丈夫的鼓动下,最后下了很大决心买下了这双皮鞋。“我长到20多岁,第一次穿皮鞋。这份记忆非常珍贵。”

  “逛商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兴趣远远不如大人强烈,每次去百货大楼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看‘飞行账单’,虽然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叫什么,但那种顺着铁丝飞来飞去的结账形式让我们这些小孩感到新奇。”。年近“奔七”的姚新民说,“那时,付钱不需要去收银台,收银柜台上方有多根铁丝与售货柜台相连,顾客购物后,营业员就将钱和小票夹在铁夹子上,用力一推铁夹子就顺着铁丝滑向收银台。收银员算好钱,再将找零和盖了戳的小票夹好,滑回给营业员。铁夹子在店堂的空中穿过来滑过去,宛如织布机上的梭子在空中飞舞,那情形至今难以忘怀。”

  何建军出生在军人家庭,她回忆说,小时候特别喜欢收藏手帕,有了些许零钱就会去百货大楼买手帕,一毛多钱一块,各色图案都有,她喜欢花卉和动物的,哪怕在百货大楼闲逛时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心仪的手帕,她也会回家取上钱再返回百货大楼把东西买回来。她买了手帕却不舍得用,像集邮似的,攒了有百十来块,或拿出来欣赏,或签上自己的名字送与闺蜜留念。

  “只可惜,这些手帕没有能够保存下来。”每每回忆起这些往事,何建军的眼神里闪烁出对童年时光的留恋。

  1971年大年初一,新建的衢州百货大楼正式开张。沿用了20年的百货公司门市部名称,正式更名为百货大楼。

  新建的百货大楼共两层,营业面积近千平方米,设日用百货、棉布、针纺织品、鞋帽等柜组,经营品种万余个,被誉为衢州人的“购物天堂”。

  在上世纪七ayx爱游戏、八十年代,乡下人进城,除了到府山公园游玩,再到人民电影院看看电影外,接下来的“重要节目”就是逛百货大楼。这么大的百货大楼,这么多的商品,即使什么都不买,哪怕只是到里面去转一转、看一看也是一种享受。

  洪卸娜,原是高家镇的居民。她小时侯就听小伙伴说起,百货公司(大楼)有各色各样的花布、彩色的套鞋、雪花膏等东西,还有南街上的糕点公司(糖烟酒大楼),什么吃的东西都有……这一切都令洪卸娜非常神往,“有机会一定要去城里逛逛百货公司。”然而,一直都未能如愿。

  “我父母亲都是农民,家里条件在生产队属于中等水平。”洪卸娜说,“那时候,农村干活基本是按工分计算,我家劳动力只有父母和大哥,我年纪小派不上用场,但有时也要下地帮助干活,就算待在家里也要做饭洗衣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洪卸娜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5岁那年到生产队养蚕,每天也有三、四个工分。虽然还不能自食其力,但多少也能为家里增加点收入。“记得大概是1974年春节前的样子,我和生产队里的几个女伴约好,到城里去玩。临行前,我妈塞给我5元钱,让我去百货公司买点布料或鞋子。”

  “一踏进百货公司(大楼),我都傻眼了:哇,比我们镇上的供销社大多了!小到一分钱的针头线脑,大到一两百元的手表、缝纫机应有尽有,服装鞋帽、呢绒绸缎、针棉织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转了半天,我最后选了一双红色的高筒套鞋,撬了一小盒雪花膏。

  “百货大楼地处市区最繁华的南街,当时正好遇上春节,马路上人山人海,走路时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前面行人的脚后跟。”时隔40多年,当时的情形洪卸娜仍然记忆犹新。

  “我原来在市里一家国企上班,当时企业效益相当好,虽然工资只有五六十元,但有时一个月的奖金就有千把块。”林先生回忆说,1988年9月,他准备结婚,那时彩色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属于比较“稀罕的东西”。老婆家里提出要一台十八吋彩色电视机做嫁妆,毫无疑问得自己掏腰包。当时,电视机十分紧俏,需要凭票购买,得“走后门”才行。

  由于价格“双轨制”,一台十八吋国产彩电,五交化公司计划内价格是1450元,“议价”(计划外价格)是1880元;一些“信托贸易公司”倒腾来的21吋进口彩电价格更是吓人,将近3000元,而且一天一个价。

  就在林先生一筹莫展时,一次在同学家聚会时,一位“发小”告诉他,他手上有一张百货大楼的电视机票,价格和五交化公司计划外的“议价”差不多。

  “真是瞌睡遇上枕头。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的大伯是市里一个部门的‘头头’,手头上有几张‘关系票’。但他当时还不想买电视机,听说我快结婚了,就把票让给了我。”事后,林先生托人从烟草公司批来一条“大重九”,感谢那位发小。

  彩电买回家没多久,林先生便结婚了。当时整排宿舍里就他家有彩电,每天晚上家里都坐满了人,都是过来看电视的,十分热闹。90年代:百货大楼最后的辉煌

  改革开放后的百货大楼呈现出勃勃生机,商品花样繁多,贴近百姓生活,每天进进出出的市民络绎不绝,但那时的百货大楼外表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

  为了不断满足顾客需求,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九十年代初,百货大楼经过两次改造扩建。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达到3100平方米,新设了经营黄金首饰的“黄金宫”,引进了家具、儿童用品等经营项目。调整后的百货大楼,实现了完美的蜕变:最辉煌的时期,员工达到230余人,年销售额接近4000万元。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经傲然称雄衢城零售业几十年的百货大楼,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衢城出现了东方商厦、中百商厦等面积超万的大型商场后,一直扮演着“衢城第一店”角色的百货大楼辉煌不再,在完成其自身的历史使命后,于一片惋惜声中悄然谢幕。

  2011年春节刚过,“百货大楼要拆除”的消息在市民中间不胫而走,想到曾经在百货大楼购物、休闲的岁月,很多人从心底发出不舍的感慨。对于70、80后来说,在他们儿时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百货大楼”,那里可以买到吃的、穿的,每次去逛百货大楼的心情都喜悦不已。虽然百货大楼留给他们的记忆很少很少,但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快乐。

  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为适应互联网电商环境下的新业态,许多传统的零售企业及大型超市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未来的出路。在今天看来,百货大楼作为传统零售业的代表,能够独领数十年,更像是一种传说。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8361018985

公司传真: +40-970-0484

电子邮箱: ayx@tcgyj.com

公司地址: 昆山市张浦镇亲和路835号7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