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年轻人涌入百年滇剧“戏窝子”
年轻人涌入百年滇剧“戏窝子”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牛街庄滇戏博物馆馆长张春丽忙得不可开交——带领团队参与沉浸式戏曲妆造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全面感受滇戏“服化道”的魅力;携戏团到海埂公园等地开展演出;在牛街庄滇戏博物馆演出古装传统花灯《莫愁女》,让票友过足戏瘾……
作为滇戏“窝子”,牛街庄滇戏博物馆在这个假期也迎来不少年轻人打卡,滇戏传承,正在展现蓬勃的生命力。
2016年,滇戏传承人张春丽获得官渡区非遗传承人称号,此时,滇戏已在其家族中传承了160多年,父亲一手建起的牛街庄滇戏博物馆也挂牌成立了7年。
“接过传承的担子,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30年后,也要让滇戏继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不能说30年以后没戏看、没观众。”张春丽回忆说。
“回顾滇剧两百年间的兴衰,体味滇剧存活的现状,滇剧是否能走上新兴之路,心里打着一个大问号。”滇剧专家、原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包钢在《滇剧史话》书中言道。
相比同样古老的京剧,滇戏更少为人所知,但价值也很宝贵。它是清朝时外乡人带来的秦腔、徽调等汇聚而成,并融入云南本地唱法,别具一格。又因保存了西南边境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料,也被称作“滇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接手牛街庄滇戏博物馆之前,张春丽做过家纺生意,唱戏是没有工资的副业。尽管从小就在浓郁的滇戏氛围里长大,但到底不是专业出身,2015年,张春丽拜了滇剧艺术家王玉珍为师,在来自省滇剧院退休文艺前辈的指导下,她逐渐具备了专业演出水平。
即便如此,缺人、缺观众、缺演出场景的传承困境依旧存在。最艰难的时期,张春丽和戏团曾受朋友邀请,在过年时去村子里唱戏。她和演员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告知晚上在小学广场有免费的戏曲可以听。面对为数不多的观众,自己搭台、自己唱。后来她才得知,那场戏的8000元收入,是朋友接济的。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了我们很多支持,这些年我们开展了很多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的活动,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滇戏的魅力。”张春丽说。
演一场大戏需要表演7场,每场人物造型、场景道具都不一样。“为宣传滇戏,戏团都是公益表演,不收取门票。可成员排练演出时的餐饮、指导老师培训费等都要支出,要想传承下去,我必须要找到更多的生存方式。”张春丽说。
吃着云南特色过桥米线,看云南特色滇戏、花灯,这是张春丽与餐饮企业“云线楼”跨界合作推出的“以乐佐餐”的经营模式。在合作初期,云线楼用米线票代替部分演出费用,张春丽把一张张米线票发给剧团的演员们,作为演出之外的小福利。
2023年,一位摄影师朋友联系张珂,希望拍一些滇剧演出的照片做广告图片资料,张珂也就借此机会将摄影师朋友的作品发布在小红书上。她坚持发布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条帖子“爆了”,“开始效果也不好,但我想坚持更新总有人会看到,突然‘爆了’一条,我也有些意外。”
面对小红书网友们想来参观的热情,张珂迅速开始组织安排——把有意向长期关注的年轻人们拉了个名为“牛街庄滇戏年轻窝子”的微信群,在群里发布博物馆活动时间ayx爱游戏,也方便听取年轻人的各种建议。
张春丽也推出滇戏“服道化”体验服务,消费者花费700元,就能体验青衣、花旦或小生等戏曲造型,并在牛街庄滇戏博物馆拍摄。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新媒体上关于牛街庄滇戏博物馆的视频、文图内容找到了张春丽,开展滇戏快闪等活动。今年7月在东风广场地铁站,一场由官渡区牛街庄滇戏博物馆传承基地带来的滇戏表演,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将观众带回那个戏曲繁荣的年代。
“虽然现在的传承还面临很多压力与难题,但我们一直在不断寻找出路,会继续推出‘滇戏+文旅’的产品,让更多人能感受非遗魅力。”张春丽说。(李双双)
推荐新闻
- 高端家纺海报PNG图片素材下载_家纺PN2024-10-16
- 年轻人涌入百年滇剧“戏窝子”2024-10-16
- 爱游戏官网第18届家纺展家纺类产品展馆分2024-10-16
- 跟着小编去“淘好货”!罗莱家纺衡阳店盛装2024-10-16
- 本周盘点(108-1011):安奈儿周涨2024-10-16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8361018985
公司传真: +40-970-0484
电子邮箱: ayx@tcgyj.com
公司地址: 昆山市张浦镇亲和路835号7号房